創業初期資源有限,許多品牌主會把商標申請的事「往後排」,等品牌做出成績再來處理。但你可能沒想到,「創業商標申請」的時機點,會直接影響你品牌未來的命運。
作為一名智慧財產顧問,我想以過去協助數百家台灣、日本新創企業的經驗,誠懇地說一句話:越是剛起步的品牌,越應該優先申請商標。
商標申請怎麼規劃?這篇文章會告訴你為什麼,並從實務經驗出發,提出需要注意的地方,幫你避開未來的麻煩與損失。最後也會附上如何判斷自己是否該立刻申請,以及該準備什麼喔!
一、商標沒註冊,之後可能淪為別人的打工仔
1. 品牌名稱最容易被搶註
你辛苦想出來的品牌名稱、設計的 Logo、拍攝的形象照,一旦開始曝光,就有可能被他人搶註商標,尤其是在你還沒動手註冊的時候。
常見的商標搶註來源包括:
- 競爭品牌(惡意防堵)
- 經銷商、合作夥伴(趁你不注意先搶先贏)
- 前員工或設計師(雙方關係破裂時,主張創作權)
這種狀況在台灣與中國尤其常見。因為語言相通,市場也相近,許多品牌發展到一半被迫改名、重做形象,不只損失市場,還動搖顧客信任。
實際發生過的案例如:50嵐、無印良品、COMEBUY。

(圖片來源:WEIBO @小炒煤說日本)
2. 沒有商標,很多事情做不了
在你開始擴張品牌時,會遇到許多合作方:
- 電商平台:例如蝦皮、momo、Amazon,都會要求品牌擁有註冊商標。
- 通路商:百貨公司、量販業,常會要求品牌「證明權利歸屬」。
- 投資者:VC 與法人投資者會檢視品牌是否有IP保護基礎。
若無商標,有時甚至無法上架商品,資金無法順利到位。
3. 商標註冊您你品牌價值的法律保障基礎
商標不只是可以告人用,而是:
- 品牌累積價值的法律保障
- 未來轉讓、授權、加盟的關鍵資產
沒申請商標註冊,你對品牌的控制權是虛的,未來也難以談授權或收購。
想像你打造一間漂亮的房子,卻沒有地契。看起來是你的,但法律上不是。
二、商標申請沒你想得那麼難
台灣商標申請的流程:
檢索 → 申請 → 註冊 → 10年一延展

很多創業者對商標的誤解來自三個地方:
1. 「會不會很貴?」
實際上,台灣的申請規費已經算是CP值很高,一次註冊後等於永久權利。
若是申請多國,例如台灣 + 日本 + 美國,則可依策略逐步進行,分階段投入預算。
2. 「流程會不會很複雜?」
好的顧問會協助你:
- 檢索是否有近似商標
- 幫你選對類別(保護到實際使用的商品)
- 評估海外發展的智財風險
你只需提供品牌名稱、商標圖樣、營業項目,就能開始處理。
實際上,真的有遇過客戶自己申請後,我再次接洽時,發現已註冊之商標根本沒有針對主要業務內容做註冊,虧了時間跟金錢成本,還要全部重來一次。
3. 「我名字還不確定怎麼辦?」
如果品牌名稱尚未最終定案,建議可以先檢索幾個候選名稱,避開明顯近似的。若真的卡關,也可以註冊圖形商標或次要識別元素(例如LOGO),先建立第一道防線。
三、如何知道你是否該馬上申請商標?

請自問這幾個問題:
- 品牌名稱已經對外曝光了嗎?
- 您是否有合夥人?
- 有沒有正在經營IG、Facebook、官網?
- 是否已經開始出貨、合作?
- 名字是否未來想要用5年以上?
若以上回答有一個「是」,就該開始申請商標。
另外,如果你有以下目標,也建議盡早規劃:
- 目標海外市場(如日本、東南亞、美國)
- 想談加盟或代理
- 找投資方、補助案
四、實務提醒:這些錯誤常讓人後悔
- 錯選類別:選了完全不相關的商品類別,結果實際商品沒保護到
- 太晚申請:已經開始曝光品牌,結果被競爭對手搶註
- 沒注意其他國家的申請時機:台灣先申請,但忘了提出其他國的優先權申請,導致海外權利無法主張
- 使用圖樣但沒註冊:設計費花了幾萬元,卻沒保護到設計本身
⚠️ 這些都是我們協助品牌重整時,最常見的錯誤。
五、商標怎麼申請?我可以提供的協助
身為跨國品牌智財顧問,我能提供:
- 台灣、日本、東南亞、美國等多國商標申請建議
- 商標檢索與保護策略規劃
- 商標侵權分析與協助溝通處理
- 商標授權、轉讓、併購時的法律配套

不只是一次性服務,我更會成為您品牌永續發展的協力團隊。
結語:品牌價值的守門員,是你自己
很多創業者在初期投入了無數心力打造品牌,但卻在最基本的「商標保護」上輕忽,讓原本可以發光的品牌,面臨風險,淪為他人的打工仔。
商標不是「有餘裕再做的事」,它應該是你創業計畫中的一部分。
從今天開始,為你的品牌立下第一道法律防線。
再次強調,我們並非提供一次性專業服務的公司,我們的價值是陪伴企業發展永續經營,讓您活用、守護自己的智財權。
📩 想知道如何活用你的智慧財產權?歡迎免費諮詢。